質體純化 – 策略與成本

質體純化是基因研究和藥物開發中的重要步驟。傳統的手動純化方法雖具有成本效益,但耗時且需要大量人力,尤其在大規模製備時。外包服務能節省內部工作時間,但成本較高且交期較長。Biotage®的PhyPrep 全自動質體純化系統提供高效、可重複的純化過程,減少人工操作並降低成本,適合各種規模的質體製備。相比手動套件,自動化方法提供一致的結果並縮短純化時間,提升研究效率。

質體( Plasmids )是一種不可或缺的工具,用於克隆( clone )、轉移( transfer )和操作基因。這些小型、環狀的DNA片段通常存在於細菌中,但也存在於一些古細菌( archaea )和真核生物( eukaryotes )中。它們只攜帶少量的基因,因此使得它們很容易被基因修飾。

正是由於質體易於操控、具有快速重製和長期穩定性的特性,使其成為許多現代研究的起點。例如,最近在DNA疫苗、mRNA疫苗和單株抗體( monoclonal antibodies )方面的進展,都是依賴質體的存在才得以實現的。

儘管質體普遍存在自然界中,但實驗室裡所使用的質體,大多都是人工合成的。對於在分子生物學( Molecular )和細胞生物學( Cell biology )等領域工作的科學家來說,質體純化是一項基本技術。但這項技術可能既消耗成本又勞力密集,尤其是要將質體用於短暫轉染( transient transfections )時。於大規模生產蛋白質和病毒載體( viral vectors )時,質體必須具有非常高的品質和純度,以確保能成功轉染。儘管質體純化的實驗方案相對成熟,但許多步驟不僅耗時,而且還增加了發生錯誤的機會。在這裡,我們將討論用於研究和藥物開發時,不同的質體純化方法,並突顯每種方法的優缺點,另外也會評估與每種方法相關的成本。

質體純化過程

製備質體涉及三個基本步驟:

(1)培養細菌菌株

(2)菌體收集與裂解( Lysis )

(3)質體DNA的純化。

儘管純化步驟非常重要,但在過去的40年中,質體純化方案並沒有發生太大改變,仍然是非常耗時且勞力密集。

圖1:手動製備質體的工作流程。

在質體純化過程中,細菌細胞首先被離心下來,並裂解釋放出細胞內的DNA和其他細胞成分。隨後,可以先使用沉澱( Precipitation )和離心方法去除細胞成分,然後進一步從保留的上清液中純化出質體DNA。這個過程包括層析( Chromatography )的步驟,這是一種將混合物中的成分分離的過程。在純化轉染用質體的步驟中,通常會使用陰離子層析( Anion chromatography )來降低內毒素( Endotoxin )的含量。另外要從管柱沖提出質體時,所使用的緩衝液通常也含有大量鹽分,會導致產物被稀釋。因此,通常在最後還會使用酒精沉澱( Alcohol precipitation ),以降低鹽分濃度並增加質體的濃度,以便實現有效的轉染。

在質體純化過程中,首先對細菌細胞進行離心 (centrifuged)和裂解 (Lysed),裂解會使DNA和其他細胞成分從細胞中被釋放出來;隨後,可以使用沉澱( precipitation )和離心去除細胞成分;接著,剩餘的上清液( supernatant )可進一步處理,即純化質體DNA。這個過程包括層析步驟,使混合物中的成分分離。在進行轉染的質體純化中,通常使用陰離子層析的配置來降低內毒素程度,而沖提緩衝液通常含有大量鹽分,導致產物會被稀釋,因此,通常最後會使用酒精進行沉澱的步驟,降低鹽分濃度,並增加質體的濃度,以便達成有效的轉染。

此外,轉染所需的質體純化,也可以透過以下三種方式完成:使用手動套件( kit )、外包給商業化的受託研究機構(Contract Research Organization, CRO),或使用自動化系統。讓我們更詳細地看看每種方式。

使用商業化套件進行手動質體純化

在研究和藥物開發中的質體純化方面,手動套件被視為是標準。因此,您可以根據需求,從Mini到Giga製備規模的商業套件中選擇。這些套件提供了一個行雲流水的方案,且具有許多優勢,包括高純度、高產量以及去除內毒素的步驟,使得到的質體適合用於轉染。這種方法的主要缺點是依賴高度手動且實驗步驟繁瑣。例如,當進行Maxi規模製備時,預計同時執行5到10個樣品需要約150分鐘,這意味著每個樣品需要15到30分鐘;但對於Giga規模製備來說,執行5個樣品的時間會增加到310分鐘,即每個樣品要62分鐘。根據所使用套件的規模的不同,單一個樣品的價格一般約在38美元到164美元之間。然而,還需要考慮人力成本,這意味著每個樣品的平均成本可能在51美元到216美元之間(參閱表1)。請注意,人力成本在不同國家和地區之間可能有所不同,因此可能會影響這些計算的結果。表1中,假設人力成本(全職僱員)為50美元/小時。

表1. 執行質體純化的成本比較。

假設:

手動執行Maxi和Mega規模製備時,同時執行的最大樣品數為10個;Giga規模製備,最大樣品數則為5個。

人力成本為每小時50美元(根據全職僱員年薪95,000美元,每年262個工作日,每天7.5小時)。

在計算中使用了各供應商的標價。

廠商Q的處理時間:Maxi 150分鐘,Mega 220分鐘,Giga 310分鐘。

PhyPrep的手動工作時間:8分鐘,包括同時執行4個樣品的初始準備時間。

外包 – 質體純化

另一種可行的選擇是將質體純化步驟外包給受託研究機構( CRO ),CROs提供從Mini到Giga規模製備的一系列服務。外包質體製備有一些優點和缺點,其中一個優點是,可節省與手動方法相關的內部工作時間和相對應的成本,而實驗室人員節省的大量時間,則可專注於其他活動上;不過,外包可能會有相當長的交期,或許需要等待數周才能收到純化的質體。在過去幾年中,由於對質體的高度需求,外包質體也已經成為一個瓶頸。此外,外包的成本也比手動方法還要高,根據製備規模,每個樣品的價格可能為150美元到400美元之間或者更高(參閱表1)。

自動化 – 質體純化

在過去幾年中,自動化質體純化系統已經成為有效質體純化的替代方案,例如: Biotage®PhyPrep 全自動質體純化系統可用於Maxi、Mega和Giga規模的純化,該系統僅需花費少量時間進行樣品的初始準備,這意味著與上述手動純化方案相比,每個樣品與人力相關的成本將大大地降低,這也使研究人員能夠將他們的時間花在更具挑戰性的任務上。

接著,我們將比較由自動化與手動方法所純化而得的質體其純度和產率。自動化系統使用的沖提緩衝液,其鹽分濃度遠低於手動套件;這使得我們有機會在不影響樣品的轉染效率的前提下,略過最後的酒精沉澱步驟,進而減少質體純化的時間。而自動化也意味著產物的再現性( reproducibility )和一致性( consistency )將更高,且製備的成本變得具有競爭力,每個樣品的成本為53美元到168美元,實際價格將視製備規模而變動。

總結

質體是一種重要的生物工具,也是許多先進療法的起始材料。質體純化是獲得純質體的重要步驟,但這40年來許多製備方案並沒有改變。儘管手動套件具有成本效益,但也需花費大量時間,不僅導致人員需在實驗桌上度過很長的一段時間,還衍生昂貴的人力成本。而外包質體純化是另一個選項,可以減少人員在實驗室的工作時間,並釋出時間可做其他事情,然而,交期會較久且成本也明顯比較高。因此,Biotage®開發了一個PhyPrep 全自動質體純化系統,不僅減少花費在實驗桌上的時間,而且還具有成本效益 — 在不影響品質的情況下,樣品處理的成本與手動套件相比,費用相差不多甚至更低,這使得研究人員能夠將時間花在更具挑戰性的任務上。